勇战病毒,总在科学前线!闻玉梅:我是一个步
闻玉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
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微生物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乙型肝炎病毒学与免疫学,治疗性疫苗基础理论与应用,代表性成果是乙肝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型疫苗。
十年前,抗击非典时,已过退休年龄的闻玉梅和其他研究人员一道,“零距离”接触SARS病毒,仅19天工夫,“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研究获初步成功;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初,她带领实验室团队身先士卒,分离出上海首株新冠病毒毒株;
去年,上海放开对76岁及以上老人新冠疫苗注射的第二天,87岁高龄的闻玉梅教授,干脆利落地卷起袖管……
用科学利器面对疫情挑战
马不停蹄的日程见证她的科研活力
面对反复且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抗原自测谁能测,怎么测?
面对崭新的问题,公众好奇又困惑,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闻玉梅院士的电话。电话那端的回复迅速及时,坚定有力:
现在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抗原自测也是一种检测方法,能更好地应对疫情的新发展。而且,我建议实名制购买抗原检测产品,希望购买者反馈一个检测报告。假如不反馈,我们也可以追踪。
如此思路敏捷、睿智直言的科学家,已经88岁了。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中国治疗性乙肝疫苗开拓者。日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与吴艳玲课题组和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课题组合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抗新冠病毒的广谱双特异性全人源纳米抗体,能够高效中和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各种流行变异株。闻玉梅是整个研究重要的思想引路人,她提笔点评,透辟地指出研究的核心关键,并透露该抗体正在推进临床转化,已经进入中试生产阶段,有望被开发成为广谱特效治疗药物。
闻玉梅指导学生做实验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除署名外,下同)
科学时光,马不停蹄,正是闻玉梅院士保持至今的生活日常。如果不是因为近期校园封闭,她本周的几项日常,都会是每天上午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完成。办公室的“对门”,就是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进进出出的硕士生、博士生,她几乎个个叫得出名字。随时叫住几位年轻人,询问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实验做得怎么样,或是问问近来生活怎样,心情好不好……学生有难处,老人家会默默记在心里,一有机会,就八方“求解”。
于是,这位耄耋老人的案头,总有一份生机勃勃的日程表:参加强基拔尖学生学术培养交流会,鼓励年轻人“坐在第一排,要敢站起来提问”;在“一健康基金”年度颁奖仪式上,呼吁“不要把医学精神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推广一体化健康的理念”,每天来位于东安路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星楼四楼“报到”,回复邮件、处理信件,回答来自社会各界的科学问题。这份扎扎实实的日程表,就算是放在一位精英范十足的年轻人案头,也毫无违和感。然而,表格之外的闻院士,才是真正超乎想象的朝气蓬勃。
成长路
用20多年走过科学“引桥”
“我是一位步行者。”作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之一,闻玉梅传记《步行者:闻玉梅传》日前出版。书名中的“步行者”是闻玉梅提出的,她说自己一辈子只想做个“步行者”。一个步行者,闻玉梅走过的科学之路,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