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科学进展

天才少年6岁自学解剖,11岁进哈佛,20多岁却差点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天才人物。他们有的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的长大后变得与普通人无异,还有的则英年早逝。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天才,便是一位“悲剧”式人物。他本是一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但在长大后却没有取得令人期待的成就,还差点被父母送入精神病院。此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出生于1898年4月1日,父亲是哈佛大学教授鲍里斯·席德斯,拥有四个学位,母亲是波士顿大学医学博士。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威廉也显露出了自己异于常人的天赋。他在出生6个月后便能开口说话,在出生8个月后便能够指出地球的卫星是月亮,在出生18个月后,他便能阅读《纽约时报》。

威廉的父亲鲍里斯是一位幼教专家,是20世纪幼教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了验证自己幼教理论的正确性,鲍里斯决定在自己儿子身上做实验。据鲍里斯所说:“席德思在出生时只是一般聪明,但经过我的实验,他逐渐能够自我学习,并对各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也正如鲍里斯说的一样,威廉2岁开始自学拉丁文,3岁自学希腊文,4岁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6岁自学了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原本鲍里斯想让儿子在9岁便入哈佛读书,而且威廉也早已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测试,但哈佛大学却拒绝了鲍里斯让威廉过早入学的请求。在10岁时,威廉便修正了哈佛大学逻辑学教授书稿中的错误。11岁时,他终于进入哈佛读书,并开始钻研高等数学和天体运动。同年,他在哈佛大学数学俱乐部演讲四维体。有麻省理工教授预言,威廉将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并成为该领域内的佼佼者。

16岁时,威廉以优异从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面对记者的镜头时,他说出了下面的话:“我想要过上完美的生活,而要过上完美生活的唯一途径便是让自己隐居,我讨厌群众。”但他的父母并不同意他的选择,所以他被迫在哈佛教书并继续学习。但不到一年时间,他便离开了哈佛大学的教学岗位。

当朋友问起他离开的原因时,他愤怒地说:“我不明白他们当初为何要给我这个职位,我并不善于教书,不是我要离开,而是被要求离开。”而他的离开,还与比他年龄大的学生欺凌他有关。由于父母对他过多的管控,所以正处于青春期的威廉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他听从父母的话考取了数学研究生,但却在18岁时毅然放弃了数学研究生学位。后来他转入了哈佛法学院,在21岁时,他毕业的前一年又主动放弃了该学位。

同年,威廉因参加社会主义游行被逮捕,并被判入狱18个月。出狱后,他的父母将他送进了疗养院,着手“改造”他。威廉不愿去,父母就以送他去精神病院相威胁。他讨厌之前别人对他的“神童”称呼,也厌恶数学,后来甚至以化名存在于世间。23岁后,他终于过上了独立的生活,但他拒绝用知识吃饭,只从事类似体力活的工作。最终,他被社会无情的打压,饱经挫折。46岁时,这个曾经的神童在波士顿的一间小公寓里因脑中风而亡。而造成威廉悲剧的,就是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由此可见,拔苗助长确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