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科学进展

想起解剖战友遗体的那一刻,女法医扭头大哭

 

  “我到现在也还是无法面对。”

  即使工作了二十多年,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主任法医师石蓉直言自己依然会有“转身逃跑”的念头。

  每天出入解剖室,工作时间极不规律,面对的对象通常支离破碎、高度腐坏、面目狰狞,现场总是遍布蛆虫、苍蝇、跳蚤以及不知名的虫子......

  然而石蓉说,她最害怕的场景却并不是这些。

  她最害怕的这个任务是,头一回,她将手术刀插进了战友的身体......

  1

  不能让烈士的血白流

  那是2018年12月20日,石蓉接到任务,前往现场勘查线索。

  道路中间的血泊、凌乱的脚印、草铺中的箭杆......一片狼藉的现场还原了当时的惊心动魄。

  这样的场景,对于石蓉来说本应该是小儿科,但这一次,她却感到天旋地转、冷汗直流。

  “其实我当时就知道他已经去世了。我们到达现场时,医院传出消息说他已经不行了。”

  石蓉说的这个人是贵阳市公安局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

  数小时前,贵阳市公安局贵筑派出所获得一条涉毒案件线索,原本已经请假陪妻子去医院的马金涛主动请缨参战,然而在追捕过程中,他却不幸被嫌疑人用弩箭刺中。

  数小时后,石蓉临危受命。“嫌疑人逃窜,案件侦破争分夺秒。要第一时间提取关键证据!”在马金涛接受抢救的同时,石蓉团队对现场进行了勘查。

  战友牺牲的消息像子弹一样穿透了石蓉的情感防护墙,在剧烈的情感冲击下,她只能“强忍着难受对现场进行勘查”。

  “当时群众报案时说嫌疑人是在一栋楼的一个房间里。我们看到,这个房间吸毒的器具、陈设都还算规整。”石蓉马上意识到此处不是第一现场,嫌疑人是夺门而逃。

  随着勘查的不断深入,案发时的一幕幕场景,在石蓉脑海里拼凑了起来——

  3名嫌疑人冲下楼道,沿着社区小道多路狂奔,刻不容缓,马金涛主动出击,就在将要抓住落在最后的那个嫌疑人时,亡命之徒转过了身,掏出了准备好的弩箭,对着马金涛的心脏刺了进去......

  猝不及防,利器刺中了马金涛,但他始终没有放手,直到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在血泊中……

  不能让烈士的血白流!这是当时所有人的第一想法。

  当晚,专案指挥部作出指示,“为争取时间,尽快破案,由石蓉主刀,对马金涛同志遗体进行解剖。”

  2

  她轻声问:

  “必须都要打开吗?”

  “牺牲前几天他才给女儿过了1周岁的生日啊!”站在马金涛面前,石蓉有一种“穿越感”。

  几天前,这个战友还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搂着妻子,享受着世间最美好的温情。而如今,他满身血污,一动不动地躺在解剖台上,静静地等待着,他的战友们帮他拿回属于他的正义。

  “按程序,解剖遗体需要告知并征得亲属同意。”对付嫌疑人很容易,但谁会愿意去面对受害者伤心欲绝的亲属呢?再坚强的人也会因此心碎。

  但石蓉必须去。

  站在石蓉面前的马金涛妻子瘦瘦的、小小的,虽然尽力让自己平静,但微微颤抖的身体依然显示出她内心受到了重创——赶往尸检中心的路上,她已经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

  “她那么瘦弱,那么悲痛,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跟她开口。但要想掌握确切的证据,她丈夫的颅腔、胸腔、腹腔全都需要打开观察。”面对这样一个弱女子,石蓉头一次感觉到手足无措。

  总有这样一个时刻,举重就是举重,无法若轻。

  马金涛妻子轻声问:“必须都要打开吗?”

  “是的。”

  “好。”那个微小的声音回答了她,用颤抖的手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画犹如刀刻。

  无影灯、手术台、解剖刀.....悲痛和敬意交杂的情绪蔓延到了在场的每一件物什上。

  “敬礼!”石蓉轻轻地喊出了这句铿锵的口令,他们缓缓地举起右手,在太阳穴上,停留了远超平时的时间。

  死亡大多数是沉默的,法医总是具备客观理智的情绪用于自我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