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科学进展](http://c61.cnki.net/CJFD/big/JPKX.jpg)
《啼笑因缘》(张恨水著)的解剖:毛一波/193
《啼笑因缘》的解剖
毛一波《文艺新闻》1931.4.6
张恨水《啼笑因缘》书影
张恨水所作《啼笑因缘》,我已从友朋处借读一过了。据说这是风行一时的书,连新文坛也被震动了呢。因此之故,我不能不来解剖它的内容,以告读者。
《啼笑因缘》的本是是有其缺点的。
第一:它是一部旧式的礼拜六派的作品,缺乏了艺术的价值。
第二:是取材不精,人物型有的过于理想(如关氏妇女),遭遇偶合之处很多,不合人事的常情,且露出矫揉造作的痕迹。(如描写沈凤喜的心理之处)
第三:是就全书内容所描写的意识形态来看,它是从旧小说的传统而来的公子小姐的故事的老调子。
第四:是它的技巧确然比一般的礼拜六派稍为高明,(因他知道一点描写,不只记账也)然而,达到它的最高价值,也不过如《天问》或《老张的哲学》那样的程度而已。何况《啼笑因缘》还走不到这个地步?更何况《天问》与《老张的哲学》二书也是没有甚么艺术价值的呢?
但是,《啼笑因缘》却受到一般人的欢迎,是为了甚么原因呢?我的私见,以为:
第一:因为它是通俗的大众作品,适合一般人的口味,而所谓一般人士也者,还残留着封建的社会意识之故。
第二:是礼拜六派(如《红玫瑰》之类)正反映着残余的封建势力,而活跃起来之故。
第三:是由于布尔乔亚汜的Journalism与商业主意相结合后的作用。
如这样的去解剖分析《啼笑因缘》,我是知道过于简单的,但为了篇幅不多,及个人生活的忙碌只能做到如是而已。如果作者和读者还需要我的更详细的批评,那末,容我以后好来动笔吧。
批评同时代人的作品是一件难做的工作,因为那是很容易使人误解批评者之本意的,我声名,我对于《啼笑因缘》的批述是没有恶意的。
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于上海。
故纸堆注:毛一波名纶明,字颖若,一自尹若,四川自贡市沿滩镇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即开始写作,活跃于上海文坛;三、四十年代在四川成、渝等地,主持报纸笔政;五十年代以后从事文史研究及方志编著。他辛勤写作70余年,著作等身,一生包括文史哲及诗词方面的著述达1000余万字。尤其是在史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他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学界影响深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