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场500余次,参与解剖尸体近百具!她是江西
谈到警察
给人印象是
侠骨柔情,保卫百姓周全
铁骨铮铮,将歹徒绳之以法
最美逆行,在风雨中坚守
……
今天
陈海英,女,中共党员,200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从警17年以来,她忠诚履职,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始终坚守在侦查破案的前沿,用智慧和汗水伸张正义、守护平安。从普通法医到DNA实验室主任,陈海英先后出现场500余次,参与解剖尸体近百具,受理物证检验案件7000余起,检验物证检材1.2万余份,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300余份,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准确率达100%,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错检事件。
由于业务能力突出,陈海英入选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获得“江西省刑事技术先进个人”称号。她所带领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DNA室荣获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江西省刑侦战线乃至全国刑侦技术战线上的业务能手。
敢打硬拼的“工作狂”
陈海英大部分时间不在办公室工作,而是在距离几步之隔的实验室。
各式各样的检材,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公安局送到这里。熟练的穿戴起实验装备,陈海英迅速开始忙碌起来。每一份检材的背后,可能就是某个重大案件的破案密码,隐藏着案件的真凶。因此,她和她的同事们,只要踏进实验室,就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可错过任何一丝可能性。
2015年8月5日上午,赣州市宁都县湛田乡某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该村村民曾某华及儿子廖某涛、曾某燕及儿子杨某航等4人在家中被杀。案件发生后,引起了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当时这个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中心现场没有视频监控,当时的案件调查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有效的破案线索,都指望通过DNA破案。
正在休假的陈海英了解情况后,连夜赶到DNA实验室,与同事巫启民并肩作战。“前期检验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分型图谱杂峰较多。”巫启民记得,为进一步获得良好分型图谱,陈海英通过专业手段,最终获得一条可靠的DNA信息。
将结果报告专案指挥部后,分批次总计送来了三千余份人员生物检材排查样本,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通过DNA技术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并将其抓获,成功破获案件。
此前,赣州市开发区发生一起杀害老人小孩的恶性案件。因为案发现场为高校周边的宾馆,人员进出繁杂,人员排查工作如同大海捞针般。陈海英一个人在实验室比对了众多人员血样,经过两个多月的加班熬夜。案件仍然没有突破。
那几个月,陈海英因为“熬”这个案子,整个人脸部都消瘦了不少。最终,在某个傍晚,已经是过了下班的点了,陈海英仍然不愿放弃,“想再试一试”。
跟往常一样,她比对排查样本,分析数据,突然,一张图谱让在场民警激动不已,再三比对下,确定排查的某份血样与现场检出的信息存在关联,经过比对,成功比中嫌疑人刘某微。
“物证‘说话’了,结果比中了,那一刻,真的,整个人都轻松了。”陈海英说,从业17年,她最享受的一刻,就是检测结果出现重大进展的时候,“那真是叫做‘豁然开朗’,眼前一亮,所有加班加点带来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特别令人享受”。
屡破大要案的急先锋
在赣州刑侦民警的眼中,每一次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后,陈海英到场,总能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责任心非常强,碰到案子,总要想方设法取得突破。”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一起起毫无头绪的刑事案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陈海英就是案件背后那个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
2018年9月,信丰县嘉定镇某村小组居民谭某彰在家中土房子的卧室内死亡,死者头部及床上有大量血迹,室内衣物等凌乱。
由于现场处于偏僻的乡下,附近没有视频监控,且现场指纹、足迹等常规物证均未留下,现场勘查提取到一根断裂木棍,分析可能是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成为破获本案的关键物证。
断裂木棍送到DNA实验室后,同事们纷纷叫苦,因为木棍这类检材上DNA检验的成功率极低,大家都觉得没有把握,如若贸然检验的话,稍有不慎则会导致嫌疑人的有效信息损耗而再无法检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