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科学进展

中药学论文_基于微透析技术的丹参酮Ⅱ_A微针皮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TSA微针的制备[8]

    2.1.1 TSA固体分散体(TSA-PVP)的制备

    2.1.2 基质溶液的配制

    2.1.3 TSA药液的配制

    2.1.4 背衬层溶液的配制

    2.1.5 TSA微针的制备

2.2 TSA和GEM的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2.2.4 线性方程的绘制

    2.2.5精密度试验

    2.2.6 稳定性试验

    2.2.7 专属性试验

    2.2.8 重复性试验

2.3 微透析灌流液的筛选[9]

2.4 回收率、释放率及P值影响因素考察

    2.4.1 灌流体积流量对回收率、释放率及P值的影响

    2.4.2 温度对回收率、释放率及P值的影响

    2.4.3 质量浓度对回收率、释放率及P值的影响

    2.4.4 内标物GEM对TSA回收率、释放率的影响以及MD取样稳定性考察

2.5 在体TSA和GEM的测定

    2.5.1 色谱条件

    2.5.2 专属性试验

    2.5.3 线性关系考察

    2.5.4 精密度试验

    2.5.5 稳定性试验

    2.5.6 重复性试验

2.6 P值的在体校正

2.7 给药及微透析取样

    2.7.1 药液组药动学考察

    2.7.2 微针组药动学考察

2.8 药动学数据处理

3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建立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A)微透析取样方法,探究TSA微针皮肤药动学特征。方法建立TSA分析方法,确定内标物吉非罗齐(gemfibrozil,GEM)分析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TSA回收率、GEM释放率以及P值稳定性,建立体外微透析取样系统。兔耳经皮给予丹参酮ⅡA微针,GEM作为微透析采样的内标物,测定TSA皮肤药物浓度,采用DSA 2.0软件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结果药物回收率与灌流体积流量呈反比,与温度呈正比,不受探针外液浓度的影响,P值可保持良好稳定性。GEM对TSA无干扰,P值在体校正后均值为(60.04±1.90)%。在TSA微针的药动学参数和药时曲线中,TSA微针组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TSA药液组,且曲线平缓,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0→12)为(5.1±1.3)h。结论 TSA微针给药后,皮肤组织中浓度较为稳定,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 上一篇:皮肤病与性病论文_痤疮与皮肤及肠道微生物群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