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科学进展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腓骨止点的解剖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足踝运动损伤,其中内翻位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约占踝关节扭伤的85%以上[1]。在内翻位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其次是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大约5%患者存在ATFL联合CFL损伤[2]。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当ATFL联合CFL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时,需考虑进行韧带修复或重建手术,以此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从而达到恢复踝关节功能的目的[3]。ATFL联合CFL一期解剖重建手术要求精确的韧带解剖学数据,而目前关于上述韧带重建的解剖学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踝关节标本ATFL和CFL的精细解剖,明确ATFL和CFL在腓骨侧止点的关系,获取详细的解剖学数据,从而为ATFL和CFL一期联合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标本 采用27例成人尸体踝部标本,保留踝关节上方至少20 cm以及完整足部。本研究所有尸体标本均由温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标本部分曾用于内踝解剖研究,但其外踝处关节囊、韧带及软组织完整。排除畸形、骨折、发育未完全及退行性病变。标本中男11 例,女 16 例;年龄 22~71(41.)岁;左侧踝部标本9例,右侧踝部标本18例。

1.2 实验仪器 踝关节固定器(自制);医用解剖工具,包括手术刀、血管钳、组织剪、拉钩、镊子等(苏州青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数显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量角器(精确度1°,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DSC-WX350数码相机(日本SONY公司);Photoshop图形智能处理软件(美国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公司)。

1.3 方法

1.3.1 大体标本的解剖学观察和测量 保持室温25℃,提前半天踝关节标本解冻,将踝关节均处于中立位进行解剖。外踝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剥离皮下组织。寻找外侧支持带并切断,切除脂肪及底下的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完整显露ATFL。拉钩显露外踝后下方,切开腓骨长短肌腱腱鞘,并拉开腓骨长短肌腱,完整显露CFL。测量并记录大体标本、ATFL和CFL的形态参数,包括ATFL和CFL的分束情况、长度的测量。

1.3.2 ATFL和CFL腓骨侧止点的暴露 在踝关节标本分离出ATFL和CFL,沿着韧带仔细向腓骨骨面方向做钝性分离,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韧带附着区的完整。分离至韧带骨面接触区时,用记号笔标出韧带附着范围,紧贴骨面将韧带切除,标出韧带附着区的几何中心点(ATFL和CFL附着区为一近似的椭圆形,将其最长轴与最短轴的交点确定为其附着区的几何中心),见图1。

图1 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腓骨侧的附着区

1.3.3 ATFL和CFL腓骨侧止点的解剖学测量 测量ATFL和CFL腓骨附着区的长轴和短轴。踝关节取标准侧位,以外踝尖部为原点,建立X、Y垂直坐标轴,Y轴沿着腓骨长轴,X轴垂直腓骨长轴,坐标轴平面垂直于地面,定义沿腓骨长轴为远近方向,垂直腓骨长轴为前后方向。规定正值为近端和前方,负值为远端和后方。测量ATFL和CFL的腓骨解剖中心点在坐标轴的位置。并测量ATFL、CFL和腓骨尖之间的距离,见图2。所有的标本解剖测量均由同一位操作者完成,所有的解剖学数据测量均由另一位独立的观察员完成,均测量3次,取3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图2 外踝尖部为原点建立XY垂直坐标轴,测量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解剖止点中心点的坐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算坐标的变异系数(CV),CV=s/x。

2 结果

2.1 大体形态数据 ATFL大体近似长方体,起自外踝前缘,向前近似平行走形,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取足中立位时,ATFL走形为前内方向,其外形扁平。27例标本中有15例ATFL分两束。韧带的两束有部分重叠,中间可见小血管及结缔组织。上下两束走行基本一致。另有12例为单束。ATFL长度为(20.)mm。CFL大体近似圆柱体,起自外踝前缘,向后倾斜走形,止于跟骨外侧壁。取足中立位时,CFL走形为后下方向。27例标本中CFL均为单束。CFL长度为(32.)mm。

2.2 腓骨侧数据起止点 所有标本上ATFL腓骨附着区与CFL腓骨附着区足印区相互融合的,部分标本中发现CFL的中心点位于ATFL的足印区内,同时部分ATFL的中心点位于CFL的足印区内,甚至部分标本中CFL足印区与外踝尖重叠。ATFL腓骨附着区为一近似的椭圆形,腓骨侧止点长轴为(8.)mm,短轴为(3.)mm,AT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至腓骨尖端的距离为(14.)mm。其在坐标轴的位置:近端(3.)mm,CV 为 37.34%;前方(8.)mm,CV为42.82%。CFL腓骨附着区为一近似的椭圆形,腓骨侧止点长轴为(5.)mm,短轴为(2.)mm,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至腓骨尖端的距离为(4.)mm。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与ATFL附着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5.)mm。其在坐标轴的位置:近端(2.)mm,CV 为42.16%;前方(2.)mm,CV为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