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实验室和解剖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分
解剖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针对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1]。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
1 加强解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实验的重要场所,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顺利进行解剖实验的关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解剖实验室的管理,从而保障解剖实验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提高解剖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有效规避实验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事故。
1.1 严密的安全卫生管理
加强解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必须要保障解剖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2]。实验室要有一套系统的、完备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确保解剖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有据可依,对实验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起到一定的督促管理作用。加强解剖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首先要保证实验室中的实验成员熟知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须知,教师要向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守则,提高学生的安全卫生意识,使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觉维护实验室的卫生与财产安全。其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检查,防止解剖实验室因为意外发生火灾等情况。最后,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次实验结束以后,都安排人打扫卫生,检查门窗、水电等有无关闭。教师必须要发挥好监督管理的作用,在学生打扫实验室的时候,讲清楚注意事项,并在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卫生以后方可离开。
1.2 药品与操作用仪器的管理
加强解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做好实验室药品与操作仪器的管理工作[3]。实验药品和操作仪器是解剖实验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解剖实验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实验药品和操作仪器的管理。甘油、无水乙醇、双氧水、甲醛溶液等化学工业试剂都是解剖实验室中常见的药品,这些化学工业实际大都是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有毒的物质。对于这些危险药品的存放和使用必须要严格管控,要请专人进行实验室药品的看管,并将药品进行归类,贴上标签,标注好使用的注意事项,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发生。同时,学校在购置解剖实验室的药品的时候,需要明确实验室实际需要的药品及其数量,避免重复购买或过量购买而导致的药品浪费,减少资金的浪费。在操作仪器的管理方面,实验室需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操作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库,记录好实验室操作仪器的使用耗费的情况,有利于实验仪器的购买、维护和维修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加强对解剖实验室计算机、 投影仪和平磨机等常用基础设备的维护管理,并且要加强实验室学生解剖实验的规范化操作训练。
1.3 挂图模型室与标本陈列室的管理
加强解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完善挂图模型室与标本陈列室的管理工作[4]。在解剖实验的过程中,挂图、标本都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要加强解剖实验室的挂图模型室、标本陈列室的管理,保障解剖实验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首先,对挂图模型室的规范化管理。教师在使用完挂图模型室后,要督促学生将挂图模型按规定的顺序分门别类地放置好,有利于下次使用挂图模型时更加高效,如果挂图模型位置摆放混乱错误,会影响解剖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对标本陈列室的规范化管理。在解剖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参观标本,因此标本陈列室的规范化管理极为重要。必须要保证标本陈列室的整洁和美观,加强标本陈列室中标本的保护,要请专业人员为标本贴标签,保证字符的清晰明了,避免标签信息的错误。无论是在挂图模型室还是在标本陈列室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挂图模型室和标本陈列室规范化使用的意识,并且发挥好监督管理的作用。
1.4 标本尸体库的管理
加强解剖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做好标本尸体库的管理工作。尸体是解剖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尸体库的管理。尸池是存放尸体和标本材料的重要场所,是尸体库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对象。解剖实验室的常见的尸池有卧式尸池和立式尸池,管理尸池的方法会因为尸池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必须要合理选择好尸池的管理方式。立式尸池的管理相对比较轻松,打捞尸体需要的人力较老式尸池的卧式尸池少许多。甲醛气体是尸体库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在尸体库打捞尸体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需要忍受尸体库中的刺激性气味,良好的排风性可以大大地减少刺激性气体对人的干扰。尸体库由于封闭潮湿的环境,很容易产生霉菌,影响尸体的存放质量。所以,在尸体库的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尸池库的排风性和采风性[5]。